手表工藝是一門包羅萬象的藝術,于點滴之間展現時間的無限魅力。打磨就是這樣一門不得不提及的必備“武器”。當嚴謹細致的制表工藝與熱情奔放的美術藝術在手表機芯上碰撞,迸發出耀眼火花和絢爛的色彩,然后二者相互融合深深的滲入到機芯的每個角落。這就是機芯打磨的藝術。
打磨的三大作用
作用一:減少摩擦。法則中規定所有輪系的齒輪傳動環邊緣及其支撐梁都必須削角,鋼質齒瓣及其橫切面、所有輪軸末端以及其桿柱都要做鏡面拋光。紅寶石軸承孔內必須高度拋光,和輪軸橫切面接觸的平面必須做弧形拋光,至少也要做到平面拋光。在上鏈系統結構中立輪、棘輪和小鋼輪與大鋼輪的咬合面,必須打磨拋光,使其上鏈省力順暢。以上規定有效減少了摩擦力,并且可以防止表油擴散流失。增加了表運行的穩定性,也大大減少了機芯磨損,提高了
鐘表的使用壽命。
作用二,緊密結合,穩定運行。法則中規定機芯內所有零件表面必須平整,邊緣必須削角拋光,所有零件的內面和側面都必須打磨。這既可以去掉機械加工時留下的毛刺,也可以減少金屬內部應力,避免使用中金屬發生極細小的形變。內面的打磨可以讓夾板之間以及和其它緊固件緊密結合,穩定可靠。
作用三,便于
維修保養。法則中規定所有螺絲帽的邊緣及凹口都要削角拋光,螺絲尾則須做平面或球面拋光,所有鋼制零件的邊緣必須削角、打磨、拋光使其如鏡面般光亮,以及夾板邊緣的削角拋光都減少了維修時零件受到損傷的機率。不易劃傷零件讓裝配更加輕松。除此之外,法則中對鋼質零件的打磨規定,增加了鋼件表面的光潔度,減少了鋼件表面對水汽的附著程度,大幅減少了鋼質零件容易生銹的問題。
藝術性打磨
藝術性打磨主要是指通過打磨用來增加機芯美感與藝術性。這部分主要集中在機芯夾板的外表面。在規則中對這部分只要求表面平整,真的很簡單。這是因為這部分對機芯的走時基本沒有影響,而是藝術的創作空間,藝術本身就是熱情奔放的,不再需要條條框框的限制。打磨的紋飾也千變萬化,可以是條狀的、圓環形的、放射狀的、啞光表面的等等,當然也可以對夾板進行雕刻裝飾。制表師在銅質夾板上進行藝術的打磨創作,最后在表面鍍上光亮穩定的金屬層,薄薄的鍍層上紋飾清晰細膩,邊角拋光處光亮奪目。通過透明后蓋,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震撼,當然這種震撼要以良好的功能性打磨為基礎,否則一切都是沙漠中的摩天樓。因此一塊好表的功能性打磨要占到總打磨量的80%以上,只有兩者結合,才能讓機芯的價值得到真正提升。盡管日內瓦徽章標志只頒給日內瓦地區的制表廠所產制的手表,具有強烈的地域排他性,也頗受非議,再則這十二條法則不見得每一個制表大師和專家都完全認同。但是完美打磨對鐘表機械性能和藝術性的提升是無可置疑的。
完美的機芯打磨
隨著最近10多年,透明后蓋的大量使用,佩戴者隨時都能欣賞機芯,機芯的打磨也進入了白熱化。許多日內瓦地區之外的表廠由于地域原因無法得到日內瓦印記,但是他們用實力證明了其機芯打磨絕不遜色給那些有印記的,甚至要比它們做的更好。而有些頂級表廠和一些獨立制表人已經給自己制定了超過日內瓦十二法則的標準,然后在機芯上打上新的印記,如
百達翡麗的PP印記。或是打上一個獨立制表人的品牌商標,這個商標就代表了一個近乎完美的打磨工藝。隨著人們對完美的不斷追求,日內瓦十二法則中對打磨的要求將成為高檔表打磨的一個起點,踩著這塊堅實的基石,打磨之路才能走得更加穩健有力。隨著科技的發展或許有一天
機械表將退出歷史舞臺,這些印記和品牌商標也將離開我們的生活,但正如一代代制表師對完美機芯的追求一樣,人類追求完美的腳步將永遠不會停歇。